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2013年项目计划申报书
项目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申请学校: 安徽理工大学
项目负责人: 徐 其 清
申报日期: 2013 年 5 月 10 日
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 项目计划申报表
|
学校名称(公章):
|
|
|
|
|
|
建设项目名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
|
项目起止时间
|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
|
项目资金来源
|
项目资金总额
|
财政拨款安排
|
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安排
|
其他资金安排
|
资金合计 (万元)
|
10
|
10
|
|
|
2013年项目资金来源明细构成及本次申请金额(万元)
|
合计
|
财政拨款
|
小计
|
年初预算安排
|
本次申请
|
项目名称
|
金额
|
金额
|
5
|
5
|
|
|
|
纳入专户管理政府非税收入安排
|
小计
|
年初预算安排
|
年中超收追加安排
|
项目名称
|
金额
|
收入项目
|
金额
|
|
|
|
|
|
其它资金安排
|
小计
|
年初预算安排
|
年中超收追加安排
|
项目名称
|
金额
|
收入项目
|
金额
|
|
|
|
|
|
项目概况和具体内容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已获批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建有网站,在硬件、软件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具坚实基础。
本项目将通过更新网站及课件、教案、试卷库等相关内容,录制教学视频并上传,建成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的及时更新与共享。本项目建设将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强化内涵,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本课程培育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
项目安排可行性和必要性
|
(一)项目建设可行性
1.本课程教师知识结构
课程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比较宽广,其中博士
和在读
博士6人,硕士4人,学士2人,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2.本课程教师年龄结构
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更有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其中45岁以上2人,35~45岁7人,35岁以下3人。
3.本课程教师职称情况
课程组师资充足,配置合理,共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
4.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
课程组主要成员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其中4人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研工作达20年以上。
5.年终考核成绩
课程组教师在近5年学校年度教学和综合考核中均获得“良好”以上成绩,其中获得“优秀”20余人次。
6.教学获校级、省级奖励情况
(1)
徐其清
老师2006年度获评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
(2)
王宏兴
老师2007年度荣获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3)
李长虹
老师获评2012—2013年度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能手”;
(4)
李长虹
老师荣获首届长三角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此外,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学校党政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为本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上述情况,本项目组具备承担该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必须利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巨大传播优势,打造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精品电子资源,建立网上学习交流平台,让网络成为正能量的传播场所,引导大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
项目执行计划
|
1.2013年01~05月,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就项目人员组成、进展计划、任务分工等方面作出科学安排。
2.2013年06~10月,项目组成员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就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研讨,重新建立网站,完成部分教学资源上传工作。
3.2013年11~12月,开展同行教学观摩活动,遴选确定各章节主讲教师。
4.2014年01~06月,联系专业摄像人员,录制课程教学录像,并完成视频编辑处理工作。
5.2014年07~12月,建成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准备项目结项。
|
项目绩效目标
|
总体目标
|
2013年度目标
|
1.项目完成数量
|
建成包括各章节主要内容的精品资源平台1个
|
重新建立网站,完成部分教学资源上传工作
|
2.项目实施进度
|
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本项目建设
|
实现本项目建设60%目标
|
3.项目完成质量
|
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力争尽快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
4.项目预计效益
|
将该课程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优秀课程
|
学生测评满意度显著提高
|
5.项目金额测算
|
10万元
|
5万元
|
6.其他
|
|
|
“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项目论证报告
一、项目概况和具体内容(项目总体概况以及分年度建设内容,其中详细说明2013年建设内容)
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把青年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本科阶段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而且对于硕士研究生
和
博士研究生阶段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课程,都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将在2008年度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充实和提升,实现质的飞跃和跨越。目前,已建有网站(http://star.aust.edu.cn/jpkc/mksyl/index.php),在安徽理工大学校园网和思政部网站都建立链接,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教案”、“电子讲稿”、“教学课件”、“课后习题”、“课程试卷库”等栏目。在今后两年左右的建设过程中,项目组将新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2013年度),对“电子教案”(2013年度)、“电子讲稿”(2013年度)、“教学课件” (2013年度)、“课后习题”(2014年度)、“课程试卷库”(2014年度)等栏目进行更新,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录制和上传课堂教学视频(2014年度),编写和出版教学案例(2014年度),开展网上互动和讨论(2014年度),实现省内外精品资源共享。本项目建设将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强化内涵,提升质量,打造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本课程培育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二、项目安排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项目安排和建设的可行性
1.本课程教师知识结构
课程组教师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比较宽广,其中博士
和在读
博士6人,硕士4人,学士2人,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2.本课程教师年龄结构
课程组教师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更有锐意进取的青年教师,其中45岁以上2人,35~45岁7人,35岁以下3人。
3.本课程教师职称情况
课程组师资充足,配置合理,共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
4.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
课程组主要成员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其中4人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研工作达20年以上。
5.年终考核成绩
课程组教师在近5年学校年度教学和综合考核中均获得“良好”以上成绩,其中获得“优秀”20余人次。
6.教学获校级、省级奖励情况
(1)
徐其清
老师2006年度获评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
(2)
王宏兴
老师2007年度荣获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3)
李长虹
老师获评2012—2013年度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能手”;
(4)
李长虹
老师荣获首届长三角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7.前期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批2008年校级精品课程,在硬软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具坚实基础。目前,已建有网站已运行近5年,网站导航包括课程及教材建设、教学队伍、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与手段、电子教案、电子讲稿、教学课件、课后习题、课程试卷库等12个栏目,与省内外12个全国知名的优秀网站建立了友情链接。
8.组织领导和经费支持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织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学校党政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为本项目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上述情况,本项目组具备承担该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能够顺利完成项目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项目安排和建设的必要性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他们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增加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必须利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巨大传播优势,打造一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精品电子资源,建立网上学习交流平台,让网络成为正能量的传播场所,引导大学生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三、项目执行计划(项目分年度总体执行计划,其中详细说明2013年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内容)
1.2013年01~05月,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就项目人员组成、进展计划、任务分工等方面作出科学安排。
2.2013年06~10月,项目组成员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就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研讨,重新建立网站,完成部分教学资源上传工作。
3.2013年11~12月,开展同行教学观摩活动,遴选确定各章节主讲教师。
4.2014年01~06月,联系专业摄像人员,录制课程教学录像,并完成视频编辑处理工作。
5.2014年07~12月,建成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准备项目结项。
四、项目绩效目标(分总体目标和2013年度目标,包括项目完成数量、实施进度、完成质量、预计效益等)
本项目预算经费10万元,将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用两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建成包括各章节主要内容的精品资源平台1个;将本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省受益、毕生难忘”优秀课程。
2013年预算经费5万元,计划完成本项目60%建设任务,将重新建立网站,完成部分教学资源上传工作,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测评满意度都有显著提高
五、项目资金来源
1.项目资金总额度10万元。2013年资金额度5万元,其中用财政拨款安排10万元,纳入专户管理的政府非税收入安排 万元,其他资金安排 万元。
2.项目资金测算过程(分年度说明各年度项目资金需求的测算过程,其中详细说明2013年项目资金测算过程)
新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2013年度,1.5万元);更新“电子教案”(2013年度,0.5万元);更新“电子讲稿”(2013年度,0.5万元);更新和出版“教学课件” (2013年度,2.5万元);更新“课后习题”(2014年度,0.5万元);更新“课程试卷库”(2014年度,0.5万元);录制和上传课堂教学视频(2014年度,2万元);编写和出版教学案例(2014年度,2万元)。
3.2013年项目资金执行进度计划(其中重点说明财政拨款执行进度计划)
2013年将完成本项目建设60%左右的工作任务,完成50%左右的资金预算。其中1~5月,主要进行项目前期设计,就项目人员组成、进展计划、任务分工等方面作出科学安排,完成财政拨款执行进度的10%; 6~10月,项目组成员查阅资料、开展调查研究,就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研讨,重新建立网站,上传电子教案、电子讲稿等教学资源,完成财政拨款执行进度的25%;11~12月,开展同行教学观摩活动,遴选确定各章节主讲教师,上传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完成财政拨款执行进度的15%。